北镇医巫闾山国家AAAA级风景区

北镇医巫闾山国家AAAA级风景区

2021-07-21


医巫闾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石、林木、天象、水景等自然景观奇异多姿,各种名胜古迹、历史文物遍布其中,是我国辽代历史遗迹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辽文化、明清文化、北方封禅文化赋存期间,佛道教文化兴盛,民俗特色文化特色浓郁,2014年被评为山岳古迹型国家AAAA级风景区。医巫闾山是舜封十二大名山之一,也是中华五岳五镇之北镇,历代尊封不断,隋朝诰封医巫闾山为北镇镇山,,并依山立嗣;唐朝封为广宁公;宋辽金时期封为广宁王;元朝封贞德广宁王;明朝封北镇医巫闾山神;清朝沿用明神号。在辽代、清代帝王来闾山巡游祭祀有四十二次。人文景观近百处,跨越千年。景区内有辽、元、明、清历代构筑的书堂、亭、阁、寺、庙二十多座,碑刻摩崖遗存数十处,自然景观富集。山石景观奇特,山水交融,构造出独特的山水奇观,特别是近几年开发了新的吸氧健身养吧路,更为人们休闲度假提供了佳所,“天下名山僧占多”,山中各庙宇供奉着诸多佛道圣贤,均灵验异常,有求必应,著名的有:金章宗敕建的“文殊院”、辽代皇家寺院“观音阁”、清代皇帝御封的天下第一仙堂“胡仙堂,明代老爷阁、唐代圆通殿、明代玉泉寺......还有闾山主佛 歪脖老母,赵朴初遗赠清代紫铜观音古佛,为这座北方神山增添了空灵之感。

游医巫闾山,赏万千美景;祈盛世鸿福,必随心所愿,闾山作为东北著名的观光祈福圣地,正宗的佛教场所,诚挚欢迎广大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吸氧健身。

 

 

 

闾山山门

闾山山门由功能门和标志门组成,二门遥相呼应,体现了医巫闾山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又代表了它浓厚的宗教色彩,功能门为四座柱式建筑,独具特色,打破了传统稳定的建筑碑型理念,直观上给人空间流动的感觉,中间两根门柱顶部各饰有一只“啸天吼”,吼是一种凶猛的神兽,比兽中之王狮子还厉害。医巫闾山作为北方镇山在此把吼作为功能门柱的饰物,也有威震四方之意。两侧门柱顶端各饰有一只“石质门鼓”,为平安门鼓,高2.5米,寓意吉祥平安。各个门柱中间的圆形浮雕分别为道教奉行的四方镇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能保佑平安、预兆吉祥,驱灾辟邪。门柱后面为福寿祥瑞四吉星,寓意祥瑞,生气蓬勃,前途光明。

山门广场

甬道正中有四面镇山铜鼓:上书“国泰民安”四个大字,铜鼓周长365cm,顺时针绕着铜鼓走一圈,预示着您365天吉祥平安、万事如意。铜鼓周围花纹为万字符,""。在佛教中被视为吉祥和德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符号强调佛的功德无量,也有集天下一切吉祥之意。数千年来,古代帝王先民曾无数次在此朝拜闾山山神,以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所以这里又蕴含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甬道两侧建有六尊石雕,为清朝来过闾山巡游的六位皇帝,他们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圣祖康熙世宗雍正、高宗乾隆仁宗嘉庆、宣宗道光。北镇是满清发祥地之一,又是北方重镇,在清朝时期这里有很多军事和经济活动,清朝六位皇帝到东北巡边祭祖,考察民俗风情,也曾多次到北镇巡游祭祀、到闾山观山览胜、题诗吟咏、刻石立碑。

闾山标志门

建于1989年,此门构想绝妙,造型奇特,寓意深刻,与闾山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别是辽文化脉络融会贯通,同时又标新立异,体现了现代人的追求和意趣。此山门是古马头图案,悬臂交叉剪影式,仿天津蓟县独乐寺建筑,典型的辽代建筑风格。此山门是清华大学87届毕业生汪克、高林在导师吴焕加、赵炳时教授指导下设计,由沈阳公园处施工建造,山门板块上的8幅浮雕以历史的象征符号展现了虞舜到明清绵延四五千年的闾山文明史。这八幅浮雕分别为:

《舜封医闾图》、《屈子吟哦图》、《历代尊封图》、《太子写志图》、《辽帝冬猎图》、《楚材幼读图》、《三贤抒怀图》、《清帝览胜图》

明代石狮

这两对石狮一雌一雄,雕工精细,神态威严,为明代遗物,是明朝辽东总兵官李成梁总兵府的守门石狮,李成梁作为辽东总兵官在北镇驻守30余年骁勇善战,屡建战功,驻守期间在北镇建有总兵府,规模浩大,富丽豪华,1622年努尔哈赤率女贞大军攻破广宁时烧毁了总兵府,仅剩一对守门石狮,1983年移至于此。

玉女洗头像

玉女洗头像,指的是满族姑娘,也是满族祖先形象,此像是根据乾隆皇帝《圣水盆》一诗的诗意而作。为什么说她是满族祖先的形象呢?相传:古远的年代在长白山附近有一座天池,一天一家三姐妹在此洗浴,正洗得尽兴时,两只喜鹊从天而降,叼来两颗红豆扔在三女子衣服边,三姐妹上岸时最小的妹妹吃了一颗,不久后怀孕生子,以后子子孙孙不断繁衍,就形成了后来的女真部落,由于女真族的祖先是位圣洁女子,未受孕而吃豆得子,因此在满族人中一直沿袭着女人守贞洁的传统。石雕右侧的《圣水盆》诗是清乾隆皇帝到闾山巡游时梦一仙女在圣水盆中沐浴,有感而发写下的诗。此御笔诗碑至今嵌在闾山的山壁上。石雕旁有四只金蝉,您可向蝉嘴投币,意为金蝉投币,吉祥如意,因为蝉是财富的象征。

乾隆御笔

路左侧的巨石为乾隆御笔,上刻“医巫闾山”四个字,乾隆十九年可以说是乾隆皇帝巡游闾山规模声势最为浩大的一年,这一年留下的碑刻诗文也最多,医巫闾山这四个字正是据乾隆皇帝于十九年亲自题写的,后人按照其碑记临摹而成。此碑高11.2米,宽2.9米,厚1.9米,重196吨,碑座深2.4米,价估40万,于2010年重建于此。

那么关于医巫闾山的名字也有它特殊的来历。医巫闾山四个字是蒙古族语言,东胡语的译音“大山”的含义。早在汉朝时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族被汉人称之为胡人,就是当时的北胡,而它的东侧便是另一支派,被汉人称为东胡,当时这个民族的人有一部分居住在我们这座大山附近,他们用东胡语称这座山为“医克敖拉”,后来蒙古语取代了东胡语,“医克敖拉”转变成蒙古语就是“医巫闾山”,译成汉语就是“大山”,而“医巫闾山”这个名字一直流传至今。医巫闾山又称扶犁山、广宁大山、无虑山等,历史上曾有十一种称呼,今简称闾山。闾山是阴山山脉的余脉,自东北走向西南走向,纵长45公里,横宽14公里,总面积630平方公里,海拔866.6米。

祈福路

沿着乾隆御笔旁的小路向前继续观赏,路右侧有一景观为“祈福路”。路上铺设有斧子、葫芦、桃子、喜字、金元宝,谐音为“福禄寿喜财”,人生一世,人们最渴望的是幸福快乐、财运亨通、健康长寿。您不妨沿着祈福路走下去,一定能把幸福平安吉祥带回家,闾山的诸佛善神定会保佑您家庭幸福、官运亨通、财源广进、健康长寿。

圆通殿

是医巫闾山最大、最好的佛教寺院,共有六重殿宇,主殿圆通殿、药师殿、地藏殿、八仙殿,护法殿、山神殿。主殿圆通殿内供奉着一尊珍贵的紫砂铜观音古佛,因古佛古老而灵验使得圆通殿远近闻名,香火鼎盛。这尊古佛由已故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遗赠,原坐落于河北沧州河间市束成镇的一座宏伟的观音殿内,历经350年,数经战乱劫难,保存完好,后来,佛像被中国佛教协会收藏,医巫闾山自古以来便是五教合一的宗教圣地,历朝历代受到封建王朝的封禅,赵朴初老先生早就对闾山情有独钟,认为这里是灵秀之地,栖神之所,是一座具有龙脉神韵的一座神山,生前曾两次亲临闾山考察,临终前留下遗嘱,将这尊稀世珍宝——紫砂铜观音古佛捐赠于闾山。

他认为这尊佛像供奉于闾山这个圣地才是唯一最好的归宿,赵老圆寂后,于2000年将此古佛从北京请至闾山, 2005年9月在闾山圆通宝殿,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庆典,庆典之时,赵朴初先生的家人、亲友、全国佛教界重要人士、大德高僧、四众弟子莅临会场。观音古佛落座圆通宝殿后,为了大力弘扬佛法,东北各地香客、信士、政界、商人不断捐资赞助,塑造观世音三十二应身像,而今,观世音32应身铜像庄严的立于古佛两侧,使得圆通宝殿显得更加肃穆、威严、壮观,人们无不惊叹观音古佛及32应身铜像之工艺精湛。

殿正中的这尊便是赵老遗赠的清康熙年间铸造的观音古佛,古佛质地为紫砂铜铸造,佛像高2.37米,神态端庄俊秀,慈眉善目,眼睛似睁非睁,眼观鼻,鼻观嘴,嘴观心,左手持净瓶,右手轻弹佛指,意向人间弹洒甘露,普度众生,为请康熙二十年铸造官式做法。

自观音古佛坐落闾山以来,国家、省、市佛教界重要人士及大德高僧、居士香客、善男信女等纷纷前来观摩沐浴佛像,参禅诵经,烧香礼佛,闾山大观音阁圆通殿成为禅宗僧侣和广大游客向往的清虚禅境,为闾山增添了更加神奇空灵的色彩。

药师殿

这里供奉的是东方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婆娑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主佛药师佛上保父母,中保自己,下保儿女,求一家三代百病皆除,身体健康。

八仙殿

此殿供奉的是民间传说中道教的八个仙人。即 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传说八仙分别代表着男女、老、少、富、贵、贫、贱八仙与道教许多神仙不同,均来自人间,而且都有多彩多姿的凡间故事,之后才得道,所以深受民众喜爱

另一尊画像是道教所崇奉的三位最高天神这三位最高天神指: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地藏王  

此殿内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地藏+论经》称地藏“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与文殊的大智,普贤的大行,观音的大悲比较起来毫不逊色。地藏王要救度地狱中所有的罪鬼,他发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诞生于新罗国(今朝鲜)是位王子,姓金名乔觉,出家后,于唐代时来华,到九华山居住数十年,九十九岁逝世,肉身不坏,全身入塔,生于七月十五,成道日是七月三十,说法到场是安徽九华山。殿内壁画描绘的是地藏王菩萨手持金锡阵开地狱之门,掌上明珠光射大千世界。

山神殿

山神殿的庙门,肃穆庄严,古朴壮观。庙门内是一块医巫闾山山神的牌位,两侧是中国五岳五镇十大名山的牌位,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五镇是指: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山神殿里供奉的是北镇医巫闾山的山神,他是古代传说中尧帝的儿子——丹朱,丹朱年轻气盛,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其父对其很不满,但又难以驾驭他,于是想出一个好办法,封他为山神,让他主掌大山中的万物,从此丹朱便在大山中栖住,自认为自己的权利至高无上,便心安理得的负担起主管山中事物的责任。

 

清代皇帝遗留石凹

沿着山路一直到观音阁寺庙,路的两旁有很多方形、圆形的石凹,为满清皇帝留下的遗迹,清王朝共传了十位皇帝,先后十一次来闾山巡游,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名胜古迹,这些石凹就是其中的见证之一。石凹有方形和圆形的,方形的是当时埋护栏的,圆形的是插旗杆的,当时皇帝乘坐轿舆上山巡游,侍从们手扶栏杆以使皇帝免受颠簸,当时那些护栏就是供皇帝的侍从做扶手用的,圆形的石凹是插旗杆的,当时路的两旁插满了满洲八旗,旌旗飘展,象征封建皇帝的威仪。

观艺亭与习武台

这座景亭是观艺亭,是清乾隆十九年(1754)修建的,是清乾隆皇帝来闾山游览时途中休息和观赏武术、歌舞表演的地方。亭中原有皇帝御椅。观艺亭对联,上联:地静避凡尘,问景堂深山曲抱;下联:处幽宏造化,旷观封矗水飞流。是乾隆帝所题。由现代书法家、已故辽宁省书法协会主席沈延毅所书。前面有一块巨石,长12米,宽10米,是为清乾隆皇帝来闾山游览时表演武术、歌舞的地方。因广宁人李烈在此打擂无人可敌而为乾隆护卫,故为习武台。关于此习武台有一段历史佳话与明代著名道人张三丰有关。

乾隆皇帝到闾山巡游时,有二位民间武术艺人为乾隆皇帝在此摆擂台表演武术,其中一位名叫李烈的,当时武艺高强,轻易的打败了对方,被乾隆皇帝赏识,召到宫中做皇帝的侍从,侍奉乾隆皇帝一生。李烈为明代著名的武当中南派创始人张三丰的正宗弟子,张三丰幼年时期曾在闾山三清观修行学道,熟读经书,在闾山生活了七八年,十几岁之后已武术精湛,离开了闾山三清观,后来到了武当中南山,创立了有名的武当中南派。他一生不断修行苦练,曾发明过闾山剑法和内家拳,传至海南及台湾、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并一直流传至今,现在在东南亚等地还有很多“闾山大法寺”传授着闾山的洗髓功、剑法及内家拳。

财神殿

这座两层殿宇为东北三省唯一的五路财神殿,供奉着五路财神,文财神比干、范蠡;武财神关羽、赵公明;另外一尊是土地公。可保佑世人五路进财、八方进宝、十方迎福。五路财神中文财神执掌的是稳财、守财、不破财。武财神执掌的是主人的招财、引财。

菩萨殿

二层殿宇中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东侧是文殊菩萨、歪脖老母;西侧是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

文殊菩萨:生于古印度舍卫国的一个娑罗门(贵族)家庭,后随释迦佛出家,释迦灭度后,他来到云山,为五百仙人讲解十二经,最后又回到出生地,在尼拘陀树下结跏跌坐,入于涅槃。五台山为文殊菩萨说法道场而成了佛教圣地,他生于四月初四,普贤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第八子,生于二月二十一。中国佛教中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说法道场。

万人碑

五路财神殿前有二尊清代石碑,,刻凿于清乾隆22年,碑高 4米,四面各宽1米,上面刻的是广宁县乡绅市民维修大阁时献款人姓名和银两数目,公约八千余人,号称万人,因此通称万人碑,因为是为修庙捐款,又称功德碑。

 

 

从善如登

此块巨石屹立路旁,上刻“从善如登”四个大字。为爱新觉罗·庆龄在乾隆34- 36年间任广宁知县时所书。觉罗庆龄是镶白旗人,曾任辽东巡抚、广宁知县等职。据说,爱新觉罗·庆龄在任期间非常的公正廉明,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一年广遇大旱,上书朝廷,请求拨救济款,并号召储粮大户捐款捐粮,历经坎坷帮助百姓度过难关,并亲自到闾山的观音阁许愿,当时观音阁的主持请题写从善如流,意为赞扬做好事犹如流水,而却题写了从善如登四个大字,意为:做好事难如登山,爱新觉罗庆龄也为皇室一员,所以决定把字要题在其祖先曾走过的路旁,以鼓励后人多做善事,为官者要,清正廉明,体恤民情,做人民的父母官。

正直亭

这是为了纪念这里曾经生长着一颗闾山奇松正直松而建的景亭。碑中所说:“以有储奇松在漫长岁月中撒向谷坳峰峦间的浩然正气,引发医闾游人瞻亭忆松,培植人间真善美之情操”。原来的古松是闾山比较有名的奇松之一,高28米,树围1.8米,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由于它正直无斜,没有凡枝俗叶,因此被成为正直松。这颗松树199453的一场大雨中倒塌,为人们惊叹不已,965月为了追忆这棵负有盛名的古树,景区用此树建了这座正直亭。

护山佛

大石棚左侧山坡上雕刻有五尊古佛,摹刻艺术精湛,体态丰满,端庄慈祥,目视前方,神态自然,被称为护山佛,是闾山的守护神,也是警戒佛门圣地的护卫。佛像刻于辽代,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文革期间造反派要把他砸了,当地百姓用黄土和石灰把他抹起来,文革后又把他请出来,以保佑闾山旅游事业发达,游人们一路平平安安。

大石棚

这处绝佳之地是医巫闾山最富盛名的宗教圣地——大石棚。您看!这里怪石陡峭、飞瀑如流、林荫蔽日、福地洞天,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的洞穴景观。这里集佛、道、儒三教于一体,历史上便是医巫闾山宗教活动最为昌盛的场所。此棚又叫道隐谷,相传辽太子耶律倍曾在此隐居读书,修身养性,是医巫闾山的中古神光,峰峦锐气造就他成为契丹贵族中才华横溢、学识渊博的太子及大辽契丹文化的传播者,因此后人将此石棚又称之为道隐谷。这里不仅景色宜人、清静幽雅,又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石棚左侧是老母洞,里面供奉着闾山主佛歪脖老母及十八罗汉。右侧是胡仙堂,里面供奉胡三太爷、胡三太奶。仙佛两家共聚一堂,以其神奇的法力保佑世人吉祥、平安、幸福安康。

胡仙堂

堂内供奉的是满族保家仙“胡仙”。相传胡仙曾多次施法术为大清努尔哈赤解危救难、脱离苦海、成就帝业,因此成为爱新觉罗的保家仙,受到女真人世世代代的推崇,女儿哈赤驾崩前留下遗嘱,要儿子们为胡仙在人间安个家,皇太极即位后尊父遗嘱,选择医巫闾山大石棚仙境为胡三太爷和胡三太奶建了此仙堂,并御封为天下第一仙堂。当时举办了报恩大典,规模浩大,轰动了整个东北。女真后人先后不断到这里求拜,也因而引发清代十几位皇帝每次到东北巡边祭祖时都要亲自到闾山胡仙堂祭拜,并把胡仙作为爱新觉罗的保家仙极力推崇。

歪脖老母洞

医巫闾山是观音老母的原说法道场,观音老母是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化身之一,也是观音菩萨的末法弟子,因其法力无边,灵验异常,被后人尊称为“原身老母”,其法力遍入一切世界,随机教化,现身说法。观音老母为何坐落医巫闾山并在此设坛教化呢?医巫闾山是一座龙山仙境,万物神灵栖息于此,富有神韵灵气,自古以来是圣山和天地的象征。在古代帝王、民间百姓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历朝历代帝王封禅祭祀、顶礼膜拜的一坐神山,真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在小乘佛教中是最低果位,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

罗汉又称阿罗汉,能断除一切烦恼,达到涅槃境界,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修行圆满又具有引导众生向善的德行

大石棚不仅以其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吸引着古今香客信士前来求拜,这里还有神山甘泉、圣水奇观,我们胡仙堂前面石棚飞瀑及下方的圣水盆又堪称闾山一奇观。清乾隆帝于乾隆十九年巡游于此,有感于石棚古洞,瀑布飞泉,曾挥毫泼墨写下了千古绝句《圣水盆》诗一首并题有闾山八景。八景之一的圣水盆,流传千古,其御笔诗碑至今原碑保存完好,与其他几位(嘉庆、道光)皇帝御笔原碑一起成为医巫闾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山的最好见证。那么下面请您欣赏圣水盆奇观。

圣水盆及《圣水盆》诗御笔

    石棚瀑布下方有一奇观圣水盆是请乾隆皇帝到闾山巡游时所题闾山八景之一。原盆为八百年前金代人置放于此。据《金史》记载,圣水盆系金太祖破辽时,得奇石而之,以为纪念,圣水盆高1.7米,直径78公分,用花岗石制成。原盆被盗贼偷走,现存物为后人所雕刻,后来,乾隆皇帝从盛京祭祖回来路过广宁,登临此处,见此胜景,游性大发,连声称赞:“这真是闾山一宝!”便欣然题写了“圣水盆”三个大字,余兴未尽,还在旁边写了一首七言绝句“垂崖迸水落丝丝,冬不凝冰事匪奇,应为仙家修养法,将临玉女头时”!这首诗至今仍镶有石刻保存在大石棚东部山崖下。每当秋季风清日朗之时,树影映入盆中,泉水飞迸水面,溅波跃珠,恰如无数条金龙狂舞,被誉为“圣水秋月”。

大臣们听了乾隆皇帝赋诗以后,为了迎合皇帝心里,便在北镇境内广寻美女,以便皇帝到北镇巡游时陪伴皇帝,有一天在城内马家饸烙铺休息时马家的女儿马玉英上前伺候,当时大臣们看到马玉英长的端庄秀丽,气质非凡,美若天仙,便一眼相中了她,回去后与皇帝商议,不久后便纳马女为妃,赐名“乐妃”。乐妃在北镇庙内皇帝的广宁行宫中侍奉皇帝几年,深受皇帝宠爱,也因此乾隆帝每次到盛京祭祀都要到闾山巡游,以求与乐妃团聚。乾隆皇帝曾题诗一首以表示对乐妃的恩宠“微服私访闾山行,喜得乐妃马玉英,他年若得龙和凤,天宝便是此子名。”后来不知哪位大臣回宫后将皇帝在闾山纳妃一事禀告了皇后,皇后偷偷派了手下人到闾山将乐妃诱骗出广宁行宫,领到了一座山顶赏景时将乐妃推下山崖当时的乐妃已身怀六甲,娘俩就这样结束了生命。乾隆皇帝在闾山纳妃的典故也一直流传至今。

清帝御笔原碑

石棚左侧有三尊诗碑为清朝皇帝御笔原碑,碑亭内为清嘉庆皇帝的《观音阁歌》诗碑,嘉庆皇帝于嘉庆十年和嘉庆二十一年两次到闾山巡游,为闾山峰峦幽壑,水石奇观所陶醉,题写了《观音阁歌》

寻幽重问云中岫,揽辔饱看峰峦秀。

崖回溪复径逾深,细泉溅石清音漱。

遂登层阁礼大慈,应感源从自心构。

忆曾葵卯致瓣香,庆祝皇躬介眉寿。

吁嗟此志竞成虚,惟愿苍生沐绥佑。

名山小别廿二秋,境遇更新景依旧。

道光《观音阁歌恭依皇考原韵》以及气象万千

道光九年(1829)九月十日与同行的诸王、大臣来闾山游览,这是他第一次来闾山大大阁 顺山路而下,被闾山佳境陶醉,立即索取纸笔,乘兴写了一幅横联“气象万千”。后由广宁地方官员将这四个大字刻凿于大石棚东侧的虎头石壁上,为闾山一景,并吟咏观音阁歌一首,抒发观山的心怀。

道光御笔诗

云烟幻化分崖岫,高秋揽辔足清秀。

错落珠玑峭壁间,一洗尘心冷然漱。

空空色色火光明,妙法由来随缘构。

我来瞻礼何所祈,敬祝慈闱无疆寿。

更愿民和岁屡丰,瓣香展敬菩提佑。

高峰下涧总依然,独怆中心不同旧。

观鱼池

此池为清代观音阁僧人放生池,长9米,宽5米,泉水常年不干,悬崖苍苔映水,池边绿柳成荫,池东侧有一口井,石壁上刻有清代人屈连和题写的《携子游闾山》七律一首,携子登临意快哉,医巫佳胜即蓬莱,旷观大地胸襟阔,拨去浮云眼界开,宜人山水添诗兴,石上留题扫碧苔。屈连和曾任广宁知县,后任礼部员外郎,父子三人曾同游闾山,即兴写下这首诗,以作纪念。

明清文化园

这座清静幽雅的庭院为闾山明清文化园,集中展示了明清两代帝王,大臣名人来闾山巡游、驻守及考察时所题的摩崖碑刻。所修的殿阁亭台及遗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等历史文化,有的是拓片,有的图片说明,有的是原碑,还有一些照片说明,充分反映了那些文人墨客对这座名山的无限热爱眷恋,也体现了北镇在明清二代作为辽代重镇其重要的地理位置。

碑刻景观:

刚一进入园内的第一尊诗碑是”具瞻亭碑“,为明嘉靖年间三位御史潘珍、刘琦、程启充三人受东林党牵连被贬,到闾山游历时共同题写的赞颂闾山佳境美景的石碑。

明代石碑:明代给事中周祚来闾山游览时题写的散文诗作,是闾山最珍贵的碑刻。

清乾隆《五言三十韵》,高宗在这首诗中亲自题封著名的广宁八景,其中七景在闾山大阁景区内。这八景为:大石棚、旷观亭、吕公岩、蝌蚪碑、圣水盆、万年松、桃花洞、翠云屏。御笔诗碑充分证明了满清帝王对闾山的热爱之情。

观音阁蜡像馆

医巫闾山作为满族发祥地之一,倍受满清帝王尊崇和厚爱,清王朝十位皇帝有五位先后来闾山十二次,题诗吟咏,刻石立碑,成为闾山文化史上的盛事。

从康熙皇帝开始,清王朝几代帝王多次到东北巡边祭祖,同时多次到闾山巡游祭祀,康熙至嘉庆年间共有五位皇帝先后来闾山十一次,题诗吟咏,刻石立碑,抒发了他们对这座历史神山的无限敬仰之情,五位皇帝留诗54首,留碑几十方,多数保留在北镇庙和观音阁景区内。此室内珍藏的这尊诗碑为清乾隆皇帝五言三十韵,记载了乾隆皇帝题封闾山八景的史实。北镇庙内还立有康熙即位六十年庆典及几位皇帝东巡时在闾山举行祭祀的记事碑等,都是研究清代帝王在闾山活动历史的宝贵文献资料。

雍正皇帝到东北祭祀时亲自到闾山巡游,登临闾山最高峰、辽太子读书堂旧址、大望海堂,感觉颇深,吟诗咏赞:翠黛满云峰,遥望北镇雄,壮观牟五岳,峻秩比三公。乾隆皇帝四次来北镇,三次登闾山,留诗37首,留碑25方,来赞美这座北方神山,并留下了许多与闾山有关的历史佳话。圣水盆诗御笔诗碑成为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佳作。曾亲来闾山一次,留诗几首,有一首《观音阁歌》诗碑仍存于大石棚前。道光皇帝两次亲来闾山祭山,对这座美丽的神山抒发他忧国忧民的郁闷胸怀,有一首仿其父皇《观音阁歌》原韵而写的《观音阁诗》,道出了道光皇帝当年的心声,这首诗现仍存放在石棚的虎头石壁上。

观音阁寺院

明清文化园东侧一开阔的庭院便是千年古庙——观音阁寺院。今天您游览的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大观音景区,就是因这座古庙而得名的,这里是开悟众生心灵的佛门圣地,到这里参观、拜谒,您才能心地清净,从乐善施,正法悟化,仙佑灵通,千百年来,大观音阁寺院以其独特的深厚浓重的宗教文化召唤各位有缘之士前来朝拜、祭祀。而今它成为著名的辽代皇家寺院。

追溯到一千年前的辽代,辽景宗耶律贤曾与肖太后到闾山巡游时几次在观音阁东厢房驻跸。三百年前的清代,东厢房又成为清高宗乾隆帝的御书房,一代贤王才子有感于闾山的奇特秀丽在这里挥毫泼墨,写下了著名的《圣水盆》诗及《五言三十韵》,并曾在此亲笔题封过闾山著名八景:道隐谷、旷观亭、吕公岩、桃花洞、蝌蚪碑、万年松、圣水盆、翠云屏。清高宋御寝于此时曾梦见一位仙女站在圣水盆中洗头沐浴,醒后诗兴大发,题写了《圣水盆》诗御笔至今仍存留在闾山石壁之中,而他在北镇纳妃的典故成为古今佳话。

大观音阁寺院地势平坦开阔,占地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有五重大殿,共十间,属硬山式小木架结构建筑,建于一千多年前的辽代,明代时改称清安寺,清代时又改称观音阁,现已成为省级宗教旅游活动场所,主殿称为大雄宝殿,大雄是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意为“勇往直前,英勇无畏”。内供五尊佛像,即“释迦牟尼,观世音,地藏王,伽蓝菩萨,达摩至尊”。天王殿,又叫弥勒殿,塑有韦驮弥勒佛,四大天王像。

观音阁西厢房为观音老母法身像,是观音菩萨的特殊形象,以其大慈大悲的特殊法力普度众生,救苦救难。东厢房现为娘娘殿,娘娘殿中供奉着眼光娘娘、耳宫娘娘、送子娘娘和月老,三位娘娘均为观世音菩萨化身。民间对三位娘娘极为崇拜,化人间不可化之事,解人间不可解之难。月老主管世间因缘,祈者纭纭,如愿以偿。

 


文章来源:医巫闾山